西关小学平行路校区 语文 科精品备课表(一)
备课组: 四 年级 执教人: 张慧颖
课 题 | 12桂花雨
| 第 3单元第4 课 | 总课时 | 2 |
教材分析 |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 |||
教学目标 | 1.认识并规范书写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区分“拣”和“捡”的不同;正确认读二类字“拙、撮、檀、卤”;正确听写课后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浸”“沉浸”等词的理解,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3.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后练习4母亲的话中蕴含的意思。 4.推荐阅读文人墨客的思乡名篇《城南旧事》、《故乡》等,拓宽阅读面。
| |||
教学重点 |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篇末点题的最后一句,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滋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 |||
教学难点 |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 |||
教学准备 (资料收集) | 教师:1.《桂花雨》教学多媒体课件。2.教师多读一些琦君的文章及《同步拓展》上的相关文章,以便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1.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按照学过的预习方法提前预习好课文。 | |||
板书设计 | 香 ----桂花香 12 桂花雨 乐 ----摇花乐 念 ----思故乡
| |||
作业备课 |
西关小学平行路校区 语文 科精品备课表(二)
第 1 课时教学案 |
教 学 流 程 |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板:雨) 我们分别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2.今天,台湾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补齐课题)。生齐读----桂花雨。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1)为什么叫“桂花雨”?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3)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5.指名说。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只有投入了才能有所收获。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文中的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6.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指导学生朗读。
|
第 1 课时教学案 |
教 学 流 程 |
(四)精读感悟。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用文中的话,是怎么说的?出示(读):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关注“!”,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的赞叹。)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集体汇报:这是一场 的桂花雨,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一说。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香)。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乐)。 这是一场香香甜甜的桂花雨,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板:念)。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桂花香),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 ②“浸”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 “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觉就是“浸”的感觉。)想象一下,“几十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③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请用你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独特的理解。 (2)出示: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联系上下文区分为什么用“拣”而不用“捡”。(“拣”是有选择、有目的挑选。而“捡”只是拾取。)分别用“拣、捡”说句话。
|
第 1 课时教学案 |
教 学 流 程 |
②这里的“沉浸”和前面的“浸”有什么不同?“沉浸”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里又是指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全年”“整个”“沉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的散发地久、散发地远、散发地广、散发地深入。) ③此时的人们,全村的任何一种事物都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提示引导:一个月,两个月,半年,全年……一户人家,两户人家,全村的各个角落……) ④读出桂花的浓香。 (3)出示: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花雨缤纷入梦甜。 ①读读父亲的诗,说说有哪些不懂的词,再说说诗的大体意思。 ②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③指导朗读,轻轻的、甜甜的。 (4)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 ②看桂花纷纷落下的课件,再大声喊---; ③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边摇边大声喊---。 你喊出了什么?又喊出了什么?还喊出了什么?请一齐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来!
|
西关小学平行路校区 语文 科精品备课表(二)
第 2 课时教学案 |
(四)精读感悟。 1.品读“桂花雨”之“乐”。 过渡: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这还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摇花乐),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请圈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①指名读。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我”的乐? ②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帮着”“铺”“帮着抱”“使劲地摇”感受小作者的难以言表的快乐。 ③为什么说“我可乐了”?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读相关的第一自然段,知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气味真是迷人。”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④辅以表情、动作再次朗读。 (2)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大事”“老是”“缠着”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盼望摇桂花时的急切心情。什么样的事是大事? “我”会怎么样缠妈妈? ②想象填空,出示: (时间),“我”就 (动作), 地说:“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③师生即兴表演。 (3)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所以我可乐了。我们也快来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吧。(出示“摇桂花”的动画。)师生互动采访式对话: ①咦,你怎么这么开心,你在干什么呀? ②哟,瞧你乐得,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③快看,一阵阵的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桂花像什么呀? ④呀,看,一些桂花落在你的头上了,有什么样的感觉?瞧,又落到了你的脖颈上,你有什么感受?哈哈,落到了他的身上了,你又有什么感受? ⑤再次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引导读出心中的快乐。
|
⑥现在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你的心情?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快乐的词?生说,师出示:
2.品味“桂花雨”之“念”。 (1)这场“桂花雨”又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思?请默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画一画,想一想。 (2)交流,指导朗读。 (3)学生边读第一自然段,边引导:要突出强调哪三个字?哪种树更好看?容易找到桂花吗?只是满树的叶子好看吗?桂花好看吗?那不好看为什么要写它?为什么还最喜欢它? (4)品读母亲的话---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①指名读。把这句改成反问句。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想象说话。出示:
④从这里,你感受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怀?(板:思故乡)带着这种热爱之情 读母亲的话。带着这种怀念之情,再读母亲的话。带着这种思乡之情,还读母亲的话。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回归整体,积累拓展, 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题呢? 2.课件出示,配乐简介琦君。 作者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了,自从1949年33岁时离开家乡到了台湾,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她的父亲和母亲,再也看不到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再也听不到父亲念的小诗了……(生齐诵)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怀念、思乡,这就是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
|
西关小学平行路校区 语文 科精品备课表(二)
第 2 课时教学案 | |
教 学 流 程 | |
3.老师配乐朗诵《乡愁》 4.交流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出示诗句)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3)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5.推荐阅读 花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人们对往事、对亲人的思念。因而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思乡的名篇如:(出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鲁迅的《故乡》、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请同学们在课下多读一读这些书。到时我们再一起分享阅读心得。 6.交流《同步拓展阅读》中和本课相关的7篇文章,说说你从知识上、内容上、情感上、写作方法上各收获了些什么? 7.仿照“摇花乐”片段,以“( )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的童年生活趣事。
| |
练 习 反 馈 | |
教 后 反 思 | |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