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荆河街道西关小学

>学校首页>信息公开>内容详情

西关小学教科研活动制度、方案、计划

发布时间: 2020-12-28 08:36 发布单位: 滕州市西关小学 浏览量: 1514 【公开】

西关页眉

西关小学教科研活动制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管理,而教科研活动落实则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教科研活动是强化教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为了贯彻教科研室文件精神,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结合我校教科研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实施。学校教导处负责教科研工作的计划与实施,按学科由分管主任具体负责。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道法各科分别设立一个教科研组,语文、数学每年级各成立一个教科研组,共计18个教科研组,每个教科研组设一个教科研组长。教科研组长在教导处组织下开展工作,主持本组教科研活动或召集教科研组成员参加学校教科研活动。

二、任务目标。研究教材、教法和课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付诸实践。研究学法,关注学生素质培养,科学规划学生活动。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通过理论学习、听评课、讲座等形式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做好教科研课题立项工作,培养科研型教师队伍。

三、科研形式。坚持实用实效原则,积极开展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组内教研等教研活动,研究教学难点,破解教学难题。充分利用“滕州教学研究”网站、“枣庄备授课平合“备课大师”“滕州教育云平台”等网络资源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研究、指导、服务”的网络教研,在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四、规划实施。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教科研活动,学校教科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四次,组内教科研活动每周一次。教科研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有记录、有考勤、有小结、有效果反馈。

五、量化管理。教科研工作纳入学校综合量化奖惩条例,是个人评先树优的依据,也作为优秀教研组评选的重要条件。

 

附件一:

课程建设与实施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为依据,,以转变教师角色为突破口,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建立新的评价机制为导向,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置

1、学校严格课程管理,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学校有责任建立校本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对于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要进行自我监控,确保学校办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以保证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总体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2、根据教育部和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三、具体要求

1、改革课程功能。树立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改革课程结构。强化课程意识,提高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功能,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改革课程内容。强化“课标”意识,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提高学校与教师把握“课标”与执行“课标”的能力。

4、改革课程实施。树立新的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课程观,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紧紧围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题策略,进行全课程下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重建课堂文化,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程实效,实现单位时空内效益的最大化。

5、改革课程评价。树立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6、改革教师培训方式。提高教师实施各级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立一支符合全课程要求的专家型、课程型的教师队伍。

7、建立和健全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全课程管理运行机制。

8、认真履行学校全课程管理职责。对学校实施的所有课程进行管理,特别是对教学、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进行自我监控,确保学校全课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9、继续加强全课程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非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的解读和学习,提高对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10、加强课程的过程性管理和监控,不断反思、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附件二:          

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制度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风、学风建设,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特制定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制度。

一、工作目标

1.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措施,全面了解教学常规工作情况,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2.促进教师自觉、认真地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为学校的年度考评、教师的工作积分量化提供依据。

二.检查内容

包括教学工作计划、备课(个人备课及集体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辅导、成绩考核及评价、上公开课和听课、教科研活动和教学总结等。

三、检查方式

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督查、巡查的办法进行。

(一)定期检查

1.期初检查

每期开学初,由各教科研组长检查该组教师制定的学科计划及假前超周备课情况,每位任课教师在假期需按新课标要求应备课节次必须达到二周以上(假期中未落实的课程或该科教材未到者除外)。教导处收齐各学科教学计划,布置开学教学准备工作。

2.每周检查

每周三各教科研组长对该年级组教师备课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3.每月检查

每月末由教导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单元过关等情况。

4.期末检查

由教导处全体领导负责带领全体级部主任、教科研组长,分学科对教师各项业务进行集中检查,汇总。检查后汇总交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小组进行审核、使用。

(二)不定期检查或抽查

1.教导处随堂听课检查上课情况并及时反馈信息。

2.分管领导或值周领导每月至少抽查一次。主要检查师生上课情况、上课的内容、教学进度符合度,备课质量(是否有效备课)、是否超周备课。

3.由教导处副主任对各班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检查。

(三)督查

由校长负责对教导处、教科研组长的工作进行督查,一学期不少于2次。

教学工作常规检查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工作,是建立教学质量检查和反馈机制的重要措施。希望各责任人严格执行上述规定,教务处定期公布教学情况并对教学工作常规检查情况进行交流,推动我校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巡查

学校分管领导、教导处、值周组对课堂进行巡查,确保每天有一次以上的全校性的课堂巡查。

四.反馈方式:

教导处对每次的检查情况及时记录在册并反馈。反馈方式为集中反馈和个别反馈。

 

 

 

 

 

 

 

 

 

 

 

附件三:          

课堂教学诊断指导制度

 

教学诊断是由学校教学部门组织实施的,借助于诊断的技术与方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作出客观全面的判定,以求有效地帮助教师了解和认识自身的教学状态,从而促使教师自动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性的一种督导行为。为确保教学诊断真正落实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

.指导思想

以服务教师“努力让教师聪明起来”为宗旨,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诊断,真诚地帮助教师找出其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普遍存在共性问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开展针对性的教师师资培训和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在校内营造出“学习、实践、研究”的教科研氛围,最终达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双提高的终极目标。

.教学诊断对象

1.巡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

2.参加市级以上教学竞赛的“长教师”

3.教龄为一年内的“助长教师”

.教学诊断的基本依据

坚持“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要求”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

.教学诊断的内容

1.课前准备情况(备课情况)

①教材的处理情况(主要包括处理手段多样性、合理性、“够用、必须”等)

②教学目标的确立(主要包括可测性、多元性、与学生实际的适性等)

③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包括多样性、与学生实际的适切性等)

④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包括逻辑性、层递性、严谨性、合理性等)

2.教师“教”的情况

①教态和教学语言(主要包括规范性、科学性、对课堂的调控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

②教学手段的运用(主要包括多样性、前瞻性、实用性、有效性等)

③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主要包括是否分散、是否包装、如何突破等)

④教学互动程度(主要包括课堂气氛调节手段、学生学习兴趣等)

⑤教学环节的实施(主要针对学科教学是否符合该学科特点,包括习题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和针对性;是否实施分层分类指导;对学生评价是否重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

⑥教育教学的成效(主要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情况;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品质、思想道德和人格完善的形成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等)

3.学生“学”的情况

①学生的学习状态(主要包括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主要方式等)

②参与学习的情况(主要包括人次与大致所占的比例、积极思维的程度)

.教学诊断程序

1.成立教学诊断小组

教学诊断小组由主管教学的校长带领,成员由教导处主任、级部主任,教科研组长,学校骨干教师等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且在校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组成,以提高教学诊断结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2.实施教学诊断

(1)对象确定

教学诊断的对象一般由两方面产生。一方面教师根据自身提高的需要,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困惑亟待解决,可向学校教务部门提出申请,教处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精干力量对该教师进行教学诊断。另一方面学校教导处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或巡课情况,对部分教师进行教学诊断。

(2)组织听课

首先组织部分教师对诊断对象进行听课和独立诊断,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在听课结束后查看该教师的备课本,了解该教师备课情况以及对本节课的处理思路和教学设计,必要时可对教师和班级学生进行询问,进一步了解教师教学状况和学生学习动态,为更全面的开展教学诊断积累第一手资料。

(3)诊断分析

教学诊断分析包括被诊断教师对本节课的自诊断(反思)分析和教学诊断小组的诊断意见。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自诊断在诊断课结束后自行进行;教学诊断小组的诊断意见一般由诊断小组成员通过碰头会讨论综合形成。

(4)意见反馈

由诊断小组派代表根据碰头会形成的综合诊断意见和建议,向被诊断教师当面反馈。被诊断教师要对照意见和建议认真改正,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3.诊断回头看

诊断回头看就是指本学期内学校教导处再次组织诊断小组将对已初诊教师进行第二次教学诊断。其目的主要是对被初诊教师的改正和提高情况进行评估。

 

 

 

 

 


 

附件四:           

 教学质量分析反馈制度

 

一、教师的教学质量分析

1、教师通过学生平时作业和单元练习,总结教学得失,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

2、单元过关、期末考试以后,仔细分析学生答卷情况,计算各题得分率,从教与学两方面寻找失分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认真填写质量分析表。

3、单元过关、期末考试情况,教师应及时向每个学生及家长反馈,让学生分析失分原因,寻找对策。

二、教科研组、年级组的教学质量分析

1、教科研组每学期举行专题研究,分析、交流各位教师教学情况,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2、单元过关、期末考试阅卷后,教科研组长负责汇总组内教师所任班级的成绩数据,统计各年级成绩数据(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等),分析各年级卷面情况,写出教科研组的质量分析报告,及时上交教导处

3、教导主任对单元过关、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召开全体任课教师会议,召开分层次学生会、家长会,对考试情况作专题研究。

三、教导处对全校的教学质量分析

1、教导处领导要深入年级和班级、经常听课。抽查学生作业本,了解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状况,帮助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高。

2、单元过关、期末考试后,教导处要及时汇总各学科成绩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写出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向校长或全校教师反馈。

四、对薄弱学科、薄弱班级,更要注重对每一次平时测验的质量分析。质量分析由教导主任牵头,教科研组长、及有关老师共同参与,作出定量、定性分析,作好记录,并进行跟踪分析,反馈

 

附件五:              

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专业化提高的重要措施。为推动这一工作的进程,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内容:

1.集体备课必须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2.对已经结束的上一周的教学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交流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学生掌握的情况等。交流讨论的内容记录在集体备课记录本上备查。

3.针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各备课组必须对下一周的教学单元(章、节)进行集体研究:着重研究这一个单元的特点;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一单元在知识上有哪些联系,与后一单元在知识上又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知识迁移,有什么内在联系;本单位(章、节)的教学目的应该怎样确定,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采用什么教法,教给哪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课前需要作哪些准备。

4.由主备教师介绍其中一节课的内容,叙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整体构思、理论框架、重点和难点、逻辑结构、内涵外延、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提出疑难问题,讲明注意事项。然后同参加备课的教师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补充完善,达成共识。

二、要求:

1.确定主备人

2.集体议课。每周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议课。议课内容及程序为:(开课—评课)—-反馈上周所教内容(主备要作详细记录,以便再改电子教案)—-讨论下周要教的内容,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构思,板书设计、课堂巩固练习等方面讨论,程序为:先由主备概括教材内容、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再是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最后备课组长总结。在集体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各成员把整改意见写在教案右边留空处,主备事后还要根据整改意见对电子教案作详细修改。

3.复案补改。复案补改主要是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备课组成员在规范的教学设计上,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班上的学生情况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处理等方面,在备课本上作调整补改。

4.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的当天写出教学反思,捕捉教学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亮点或不足进行反思,反思集中在一是捕捉、感悟;二是吸取和改进。并于下周集体议课时提交讨论。        

考核办法   

全面提高我校教学管理水平,强化以集体备课为先导的教学流程管理,增强备课组的工作责任,提高备课组的工作水平,从而更有效推动课改。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导处及其他科室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

二、考核办法

1.考核采取学期定期检查和平时抽查方式进行。更注重平时的过程考核。

2.考核实行记分制,满分为100分,学期结束后考核。考核结果分三个等次,比例是20℅、60℅、20℅。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分类考核。

三、过程考核细则

1.听课(10分)

(1)备课组每位任课老师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学期期中检查必须达5节。其中同一备课组成员每学年互听课每人至少1节。未达总听课节数,每少一节扣1分,扣完10分为止。有虚假听课,该项不得分。

(2)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备课组、教科研组组织的学校公开课互听活动,不提前说明情况、无故不参加有一人次扣1分,扣完10分为止。

2.集体备课(30分)

(1)校内教科研活动时间,一律不得外出。各备课组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无故少一次,扣5分。

(2)备课组长准时参加学校召开的会议,迟到一次扣2分,无故不参加扣5分。

(3)有序组织备课组内相互听课,每少开一次扣1分,无故不及时开扣2分。

(4)按照备课组开学制定的工作计划及时组织各项活动,对于已经制定却无故没有完成的,有一次扣5分。

(5)在上级检查评估公开课上,课堂出现重大失误,该项不得分。

(6)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有提前准备的初备稿或主备教案,按照备课组要求或者在集体备课前对主备教案进行修改批注,或者对主备教案定稿在组织实施教学前进行个性化修改。

    检查采用在集体备课结束后进行抽查和学期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时,每次有一位教师缺少材料,没有初备稿或主备教案,  每人次扣3分

3.材料(10分)

(1)备课组活动内容充实,活动记录齐全。每少一次扣3分,虚假记录该项不得分。

(2)备课组长按照规定时间送审每位教师的初备教案、主备教案、作业设计和周创关练习。每迟一次扣2分。

(3)及时上交学校要求的材料,迟交一次扣2分,无故不交扣5分。

(4)教案完备。每位教师要对定稿教案进行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并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心得)。教学后记每课时都要有,每少一次扣1分。

4.课堂教学(30分)

    备课组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形成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保持教学进度的一致。在课堂随机评估和课堂质量抽查中,课堂评价均需合格以上。有1节不合格课扣2分。

    5.作业布置与批改(20分)

    (1)语、数等学科备课组精心设计课堂、家庭作业和周闯关试题,集体探讨,保证无错题。在作业质量检查中发现有文字性错误或有错题一次扣5分。

   (2)备课组认真按学校要求做好阶段检测的命题工作,命题合理,不超出教学进度范围,校对认真,无错题。出现失误一次扣5分。

   (3)作业批改及时、准确,无错批、漏批。在检查中,发现有错批、漏批一次扣2分。

   (4)语、数等学科应严格按学校规定作业量布置作业。超量布置作业,通过学生调查或者有学生、家长反映,经调查核实的,发现一次扣3分。其它学科备课组,应创造性开展工作,探索符合本学科特点的练习形式,不得布置家庭作业。发现一次扣3分。

    注:备课组成员的教科研能力纳入考核。

    (1)市级论文比赛及教师个人、团体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或者文章发表,一篇或者一次得2分。

(2)市级论文比赛获得二等奖以上及教师个人、团体教学比赛获得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下同)或者文章发表,一篇或者一次得4分。

(3)省级论文比赛获得三等奖以上及教师个人、团体教学比赛获得三等奖以上或者文章发表,一篇或者一次得6分。

    (4)国家级论文比赛获得三等奖以上及教师个人、团体教学比赛获得三等奖以上或者文章发表,一篇或者一次得8分。

 

 

 

 

附件六:          

听课评课制度

 

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上课、听课、评课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校本教科研的一种形式。通过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能使学校直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便于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并进行总结推广,对教师存在的问题直接给予指导;另一方面通过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听课、评课使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现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一、听课教师要求

(一)听课节数

校级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听课要覆盖所有的年级和所有的学科。

教师:教龄不足三年的教师不少于30节,教龄超过三年的教师不少于20节。

(二)听课形式

1.独立听课:学校校长、教学领导可以随时到班“调研课”,教师之间独立听课可以协商进行。

2.集体听课:校级或教科研组组织的示范课、研讨课、最佳一堂课课等。

3.外出学习听课。

(三)听课要求

1.听课时教师要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不讲话,不走动,关闭通讯工具。如没有特殊情况不中途离场,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

2.教科研组集体听课,教科研组长及所在班的班主任应协助做好听课的准备工作,如时间的安排、地点的安排、电教设备、学生的设备等。

3.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所有听课者均应写听课简评。

二、教师评课要求:

1.大家要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学习态度参加评课,好的方面应充分肯定,供大家学习;不足之处也要实事求是,以便改进和提高,评课既不能一团和气,也不能吹毛求疵。

2.评课前,执教者先谈自己教学设计思路或介绍授课后的体会,然后由评课者对课堂教学情况作深入讨论分析,评完课后,教科研组长对执教者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指导。

3.评课要以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做指导,从执教者对课标的学习和理解,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对学生的关注与了解,对教法的选择与应用,对学法的指导与训练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价,且能抓住重点说在点子上,评在要害处。各科组可以结合每次活动的研究重点进行专项评课与研究。

、检查与考核:

1.学期结束前一周,每位教师听课记录本交教导处,由教导处安排专人检查教师校内外听课数量、听课记录情况、评课建议、总体评价意见

2.听课、评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项目之一,列入学期教师绩效考核中。


 

 

 

 

附件七:            

师徒带教制度

 

青年教师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为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对新进校的应届大学生的培养,特实施新教师带教制度。

一、带教目标

对新教师实施带教制,就是对新教师实施传、帮、带制度,使她们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带教时间

一般情况下为1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延长。

三、带教要求

  指导教师要求

指导教师要对指导对象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指导和培养。

1、关心新教师的师德修养,培养新教师严谨踏实、实事求是和爱岗敬业的专业精神,帮助新教师树立崇高的师德。

2、指导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示范,使指导对象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标准,逐步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3、指导教师应根据新教师的实际情况,与其研究教材,帮助她们备好课,写好规范的备课笔记。

4、指导教师要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新教师上课情况,及时做好指导工作,帮助新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指导教师要经常地给新教师在班级教育工作中予以指导,并出谋划策,帮助新教师寻求好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

6、指导教师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记录指导工作的具体情况,每学期结束对新教师的师德修养、业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总结。

  新教师要求

1、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无私奉献

2、主动、虚心地向指导教师请教。

3、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主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提高。

4、新教师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记录学习的具体情况,每学期结束对自己在师德修养、业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带教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反馈。

四、实施要求

1、每学期由师徒共同制定师徒带教计划,要求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做到定时、定点、定人。

2、保证一定量的教育教学实践。师徒之间的指导型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总量),共同研究教材、教法。

3、校领导定期听取带教双方的反馈意见,听取学生的意见,学期结束听新教师的转正课。

4、带教双方每学期认真填写带教记录本,学期结束做好带教总结工作。

五、考核办法

1、校领导、教导处将听取指导教师对新教师各方面的评价,结合开学生座谈会及新教师的转正课,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2、新教师被带教期满,如考核不合格,校领导、指导教师及新教师共同分析原因,做出延长带教期限的处理。

 

 

 

 

附件八:            

课题研究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扎实实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加大我校校本教科研力度,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引导广大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把“问题意识”上升为“课题意识”,搞好专题研究,加强教改实验与课题研究结合,确立重点研讨课题,逐渐形成了以“科研、教学、培训”三位一体的课题研究制,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一批科研带头人,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制度。
一、课题的领导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校长、教导主任、教科研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统筹管理全校课题工作。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组织、实施、协调、汇报和总结工作。
2.教导处
(1)教导处是我校教科研具体实施机构。负责全校教科研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
(2)教导处具体负责规划的制定,组织课题申报与评审,进行课题过程管理,评选优秀科研工作者,组织优秀成果的推广、应用,处理日常性工作等。
3.课题(子课题)组长: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完成完整的课题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和每学期阶段性研究方案(计划),明确各阶段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布置各课题组成员完成自己的阶段性计划。
(2)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组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规范研究过程,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3)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4)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
(5)及时向学校及上级有关课题办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6)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开展中期研讨课评议及学术交流活动,互相听课,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并及时进行评议和记载,使学校科研工作在教学中落实,科研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科研成果在总结中推广。
4.课题申报表一式三份,上交教导处
5.已承担课题而未完成者,不得申报新的课题。
二、课题的管理和实施
1.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应将课题研究列入工作的计划,加强领导与督促检查,学校应在时间、人力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并把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成果作为
 

 

 

西关小学教科研活动工作方案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管理,而教科研活动落实则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教科研活动是强化教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为了贯彻教研室文件精神,突出教学的核心地位,确保学校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教科研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切实提高教科研活动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研究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切实可行的《教科研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级领导对学校提出的工作要求,是我们工作前进的方向。我们围绕新时代新目标,认真谋划新思路新举措精准落实推动西关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再创新辉煌。今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优化课程实施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贯彻落实滕州市教体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科研活动的指导意见》,按照“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四项要求,八大重点”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拼搏创新,推动我校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教科研工作的一个中心是指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两条主线是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四项要求是指按照“严、实、精、细”四字工作方针,落实好各项教科研工作目标。

1.研究教材、教法和课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付诸实践。

2.研究学法,关注学生素质培养,科学规划学生活动。

3.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通过理论学习、听评课、讲座等形式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高。

4.做好教科研课题立项工作,培养科研型教师队伍。

三、工作原则

1.精准教科研方向。广泛征集教师意见,深入研究问题导向,找准教科研切入点。

2.创新教科研形式。根据新需求,制定新目标,谋划新举措,培养新教师。

3.规范教科研评价。健全教科研制度,完善评价体系,做好统计公示,促进考核公正公平。

四、科研形式

坚持实用实效原则,积极开展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组内教研等教研活动,研究教学难点,破解教学难题。鼓励组建校际教研联盟,实现智慧与经验共享接轨“互联网+”时代,推行网络教研、网上培训等现代化教研形式,拓宽教研渠道,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化共享。充分利用“滕州教学研究”网站、“枣庄备授课平合“备课大师”“滕州教育云平台”等网络资源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研究、指导、服务”的网络教研,从全新的视角探索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在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5、管理实施

1.科学制定计划。计划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开学初,教导处、学科组及各教科研组都要认真思考、谋划,制定好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学科计划、专题教研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合理安排备课计划表。

2.精心设计活动。学校教研四次,分别是教学常规学习、立标示范课、教科研工作期中总结和最美一堂课活动总结。组内教研每周一次,包括研讲评活动、每周研课和理论学习等形式。教科研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有记录、有考勤、有小结、有效果反馈。

3.实施课堂引领。听课、评课是学校领导实施有效教学指导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同课同构和各种赛课活动,组织教师观摩交流、学习提升。每学期听评课要求每位青年教师不少于25节,老教师不少于20节,校长、业务主任不少于35节。

4.组建名师团队。我们把培养青年教师,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队伍作为重点中心工作。以李娜、蒋继凯、王文文等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实施青蓝工程,合理规划拜师方案,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达成“一人为师,多人收益,整体提高”的培养目标。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学习培训、名师引领、论坛导向、课题带动,引领青年教师明确发展目标,走上专业成长之路。

5.及时督查反馈。教学规范,精准指导。改变以往定期、定次、定等级、全覆盖的检查模式,实行随机、分科、分学段、分项检查模式。达到精心备课、备教一致。推进精准作业,做到精准布置,精准批改,精准讲评,精准反馈

6.完善特色课程努力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的思路探索校本课程方案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今学期,我们将以课后服务为契机,深入实施“经典诵读海量阅读衔接育人”工程,组建“阅读+”骨干教科研团队,开展教师笔耕活动,推进名著阅读进课探索语文、英语名著、经典育人新思路新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力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施。强化管理、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切实做好《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开发研究,力争一年内做出成绩,形成经验,创出品牌。开展舞蹈、器乐、美术、体操、书法、播音主持等社团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造就高素质人才。

7.大练基本功。扎实开展“我和学生同成长”大练基本功活动。蒋继凯主任主持。列好计划,组织培训,规定内容,做好评比。师生同书经典内容,每周上交一幅硬笔书法作品、一幅粉笔字作品,组织专人进行考核,结果纳入个人量化。定期组织教师书法作品展和普通话竞赛活动,大幅度提高教师“三字一话”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8.重视课题研究。以学校教科研工作会议为契机,以学科小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打造智慧学校、特色学校为目标,努力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7、保障措施

健全教科研工作机构。学校教导处负责教科研工作的计划与实施,按学科由分管主任具体负责。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道法各科分别设立一个教科研组,语文、数学每年级各成立一个教科研组,共计18个教科研组,每个教科研组设一个教科研组长。教科研组长在教导处组织下开展工作,主持本组教科研活动或召集教科研组成员参加学校教科研活动。

(一)活动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张传浦

副组长:解洪涛  李  娜 

成  员:张洪华 周广玲  蒋继凯 王文文 

(二)成立教科研骨干团队

一组组长:张洪华

成员:生海迪  曹广霞  张泽东  赵连真  张崇玲  孙清丽  李  佳

二组组长:蒋继凯

成员:杨  英      张慧颖  尹  力  马东兰  黄  浩

三组组长:王文文

成员:闫清华  白景波  高  玉  孟宪花  刘玉侠

(三)完善《教学工作会议制度》《优秀教科研组评比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反馈制度》等各项教学教科研制度,为教科研工作的实施保驾护航,向党和社会交一份完美答卷。

 

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教育承載着无数家庭的梦想,承担着社会各界的重托。让我们牢记心中的使命,挑起肩上的责任,不忘初心,驰而不息,创新举措,因材施教,提高效率,推动西关小学教育再创新辉煌

 


荆河街道西关小学教科研活动安排


 

今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优化课程实施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认真谋划精准落实按照“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四项要求,八大重点”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拼搏创新,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九月份:

  1.开学准备工作一年级报到及学生分班、入班工作。

2.制定教导处工作计划,编排教学工作历,制定学科计划、教研组计划等。

3.举行校级示范课,开展同课同构教学活动。

  4.单元过关测试,六年级教师座谈会。

  5.中秋节经典诵读活动。

  6.一年级新生建档

7.课后服务工作启动。

8.业务督导检查。

十月份:

  1.课后服务工作调研与实施,学校特色课程督查。

  2.青年教师研讨

  3.举行国庆节演讲比赛

4.教学常规检查

5.学校教学工作会议。

十一月份:

  1.学生综合素质监测及教师教学评价工作

  2.教学常规检查

3.参加读写育人现场会。

4.教研组活动经验交流。

十二月份:

  1.书香少年评比、教师基本功比赛。

  2.最美一堂课。

  3.单元过关监测。

  4.教学常规检查

一月份:

  1.制定复习计划,组织期末监测工作

  2.教学质量分析,教学工作总结

   3.期末教学评价教学资料整理、归档

  

 

 

西关页脚

西关页眉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管理,而教科研活动落实则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教科研活动是强化教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为了贯彻教科研室文件精神,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结合我校教科研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实施。学校教导处负责教科研工作的计划与实施,按学科由分管主任具体负责。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道法各科分别设立一个教科研组,语文、数学每年级各成立一个教科研组,共计18个教科研组,每个教科研组设一个教科研组长。教科研组长在教导处组织下开展工作,主持本组教科研活动或召集教科研组成员参加学校教科研活动。

二、任务目标。研究教材、教法和课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付诸实践。研究学法,关注学生素质培养,科学规划学生活动。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通过理论学习、听评课、讲座等形式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做好教科研课题立项工作,培养科研型教师队伍。

三、科研形式。坚持实用实效原则,积极开展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组内教研等教研活动,研究教学难点,破解教学难题。充分利用“滕州教学研究”网站、“枣庄备授课平合“备课大师”“滕州教育云平台”等网络资源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研究、指导、服务”的网络教研,在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四、规划实施。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教科研活动,学校教科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四次,组内教科研活动每周一次。教科研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有记录、有考勤、有小结、有效果反馈。

五、量化管理。教科研工作纳入学校综合量化奖惩条例,是个人评先树优的依据,也作为优秀教研组评选的重要条件。

 

附件一:

课程建设与实施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为依据,,以转变教师角色为突破口,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建立新的评价机制为导向,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置

1、学校严格课程管理,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学校有责任建立校本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对于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要进行自我监控,确保学校办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以保证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总体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2、根据教育部和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三、具体要求

1、改革课程功能。树立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改革课程结构。强化课程意识,提高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功能,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改革课程内容。强化“课标”意识,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提高学校与教师把握“课标”与执行“课标”的能力。

4、改革课程实施。树立新的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课程观,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紧紧围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题策略,进行全课程下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重建课堂文化,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程实效,实现单位时空内效益的最大化。

5、改革课程评价。树立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6、改革教师培训方式。提高教师实施各级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立一支符合全课程要求的专家型、课程型的教师队伍。

7、建立和健全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全课程管理运行机制。

8、认真履行学校全课程管理职责。对学校实施的所有课程进行管理,特别是对教学、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进行自我监控,确保学校全课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9、继续加强全课程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非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的解读和学习,提高对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10、加强课程的过程性管理和监控,不断反思、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附件二:          

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制度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风、学风建设,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特制定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制度。

一、工作目标

1.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措施,全面了解教学常规工作情况,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2.促进教师自觉、认真地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为学校的年度考评、教师的工作积分量化提供依据。

二.检查内容

包括教学工作计划、备课(个人备课及集体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辅导、成绩考核及评价、上公开课和听课、教科研活动和教学总结等。

三、检查方式

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督查、巡查的办法进行。

(一)定期检查

1.期初检查

每期开学初,由各教科研组长检查该组教师制定的学科计划及假前超周备课情况,每位任课教师在假期需按新课标要求应备课节次必须达到二周以上(假期中未落实的课程或该科教材未到者除外)。教导处收齐各学科教学计划,布置开学教学准备工作。

2.每周检查

每周三各教科研组长对该年级组教师备课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3.每月检查

每月末由教导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单元过关等情况。

4.期末检查

由教导处全体领导负责带领全体级部主任、教科研组长,分学科对教师各项业务进行集中检查,汇总。检查后汇总交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小组进行审核、使用。

(二)不定期检查或抽查

1.教导处随堂听课检查上课情况并及时反馈信息。

2.分管领导或值周领导每月至少抽查一次。主要检查师生上课情况、上课的内容、教学进度符合度,备课质量(是否有效备课)、是否超周备课。

3.由教导处副主任对各班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检查。

(三)督查

由校长负责对教导处、教科研组长的工作进行督查,一学期不少于2次。

教学工作常规检查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工作,是建立教学质量检查和反馈机制的重要措施。希望各责任人严格执行上述规定,教务处定期公布教学情况并对教学工作常规检查情况进行交流,推动我校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巡查

学校分管领导、教导处、值周组对课堂进行巡查,确保每天有一次以上的全校性的课堂巡查。

四.反馈方式:

教导处对每次的检查情况及时记录在册并反馈。反馈方式为集中反馈和个别反馈。

 


 

附件三:          

课堂教学诊断指导制度

 

教学诊断是由学校教学部门组织实施的,借助于诊断的技术与方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作出客观全面的判定,以求有效地帮助教师了解和认识自身的教学状态,从而促使教师自动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性的一种督导行为。为确保教学诊断真正落实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

.指导思想

以服务教师“努力让教师聪明起来”为宗旨,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诊断,真诚地帮助教师找出其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普遍存在共性问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开展针对性的教师师资培训和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在校内营造出“学习、实践、研究”的教科研氛围,最终达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双提高的终极目标。

.教学诊断对象

1.巡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

2.参加市级以上教学竞赛的“长教师”

3.教龄为一年内的“助长教师”

.教学诊断的基本依据

坚持“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要求”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

.教学诊断的内容

1.课前准备情况(备课情况)

①教材的处理情况(主要包括处理手段多样性、合理性、“够用、必须”等)

②教学目标的确立(主要包括可测性、多元性、与学生实际的适性等)

③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包括多样性、与学生实际的适切性等)

④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包括逻辑性、层递性、严谨性、合理性等)

2.教师“教”的情况

①教态和教学语言(主要包括规范性、科学性、对课堂的调控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

②教学手段的运用(主要包括多样性、前瞻性、实用性、有效性等)

③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主要包括是否分散、是否包装、如何突破等)

④教学互动程度(主要包括课堂气氛调节手段、学生学习兴趣等)

⑤教学环节的实施(主要针对学科教学是否符合该学科特点,包括习题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和针对性;是否实施分层分类指导;对学生评价是否重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

⑥教育教学的成效(主要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情况;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品质、思想道德和人格完善的形成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等)

3.学生“学”的情况

①学生的学习状态(主要包括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主要方式等)

②参与学习的情况(主要包括人次与大致所占的比例、积极思维的程度)

.教学诊断程序

1.成立教学诊断小组

教学诊断小组由主管教学的校长带领,成员由教导处主任、级部主任,教科研组长,学校骨干教师等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且在校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组成,以提高教学诊断结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2.实施教学诊断

(1)对象确定

教学诊断的对象一般由两方面产生。一方面教师根据自身提高的需要,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困惑亟待解决,可向学校教务部门提出申请,教处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精干力量对该教师进行教学诊断。另一方面学校教导处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或巡课情况,对部分教师进行教学诊断。

(2)组织听课

首先组织部分教师对诊断对象进行听课和独立诊断,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在听课结束后查看该教师的备课本,了解该教师备课情况以及对本节课的处理思路和教学设计,必要时可对教师和班级学生进行询问,进一步了解教师教学状况和学生学习动态,为更全面的开展教学诊断积累第一手资料。

(3)诊断分析

教学诊断分析包括被诊断教师对本节课的自诊断(反思)分析和教学诊断小组的诊断意见。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自诊断在诊断课结束后自行进行;教学诊断小组的诊断意见一般由诊断小组成员通过碰头会讨论综合形成。

(4)意见反馈

由诊断小组派代表根据碰头会形成的综合诊断意见和建议,向被诊断教师当面反馈。被诊断教师要对照意见和建议认真改正,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3.诊断回头看

诊断回头看就是指本学期内学校教导处再次组织诊断小组将对已初诊教师进行第二次教学诊断。其目的主要是对被初诊教师的改正和提高情况进行评估。

 

 

 

 

 

 

 

 

 

 

 

 

 

 

附件四:           

 教学质量分析反馈制度

 

一、教师的教学质量分析

1、教师通过学生平时作业和单元练习,总结教学得失,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

2、单元过关、期末考试以后,仔细分析学生答卷情况,计算各题得分率,从教与学两方面寻找失分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认真填写质量分析表。

3、单元过关、期末考试情况,教师应及时向每个学生及家长反馈,让学生分析失分原因,寻找对策。

二、教科研组、年级组的教学质量分析

1、教科研组每学期举行专题研究,分析、交流各位教师教学情况,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2、单元过关、期末考试阅卷后,教科研组长负责汇总组内教师所任班级的成绩数据,统计各年级成绩数据(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等),分析各年级卷面情况,写出教科研组的质量分析报告,及时上交教导处

3、教导主任对单元过关、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召开全体任课教师会议,召开分层次学生会、家长会,对考试情况作专题研究。

三、教导处对全校的教学质量分析

1、教导处领导要深入年级和班级、经常听课。抽查学生作业本,了解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状况,帮助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高。

2、单元过关、期末考试后,教导处要及时汇总各学科成绩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写出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向校长或全校教师反馈。

四、对薄弱学科、薄弱班级,更要注重对每一次平时测验的质量分析。质量分析由教导主任牵头,教科研组长、及有关老师共同参与,作出定量、定性分析,作好记录,并进行跟踪分析,反馈

 

附件五:              

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专业化提高的重要措施。为推动这一工作的进程,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内容:

1.集体备课必须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2.对已经结束的上一周的教学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交流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学生掌握的情况等。交流讨论的内容记录在集体备课记录本上备查。

3.针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各备课组必须对下一周的教学单元(章、节)进行集体研究:着重研究这一个单元的特点;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一单元在知识上有哪些联系,与后一单元在知识上又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知识迁移,有什么内在联系;本单位(章、节)的教学目的应该怎样确定,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采用什么教法,教给哪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课前需要作哪些准备。

4.由主备教师介绍其中一节课的内容,叙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整体构思、理论框架、重点和难点、逻辑结构、内涵外延、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提出疑难问题,讲明注意事项。然后同参加备课的教师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补充完善,达成共识。

二、要求:

1.确定主备人

2.集体议课。每周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议课。议课内容及程序为:(开课—评课)—-反馈上周所教内容(主备要作详细记录,以便再改电子教案)—-讨论下周要教的内容,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构思,板书设计、课堂巩固练习等方面讨论,程序为:先由主备概括教材内容、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再是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最后备课组长总结。在集体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各成员把整改意见写在教案右边留空处,主备事后还要根据整改意见对电子教案作详细修改。

3.复案补改。复案补改主要是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备课组成员在规范的教学设计上,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班上的学生情况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处理等方面,在备课本上作调整补改。

4.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的当天写出教学反思,捕捉教学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亮点或不足进行反思,反思集中在一是捕捉、感悟;二是吸取和改进。并于下周集体议课时提交讨论。        

考核办法   

全面提高我校教学管理水平,强化以集体备课为先导的教学流程管理,增强备课组的工作责任,提高备课组的工作水平,从而更有效推动课改。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导处及其他科室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

二、考核办法

1.考核采取学期定期检查和平时抽查方式进行。更注重平时的过程考核。

2.考核实行记分制,满分为100分,学期结束后考核。考核结果分三个等次,比例是20℅、60℅、20℅。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分类考核。

三、过程考核细则

1.听课(10分)

(1)备课组每位任课老师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学期期中检查必须达5节。其中同一备课组成员每学年互听课每人至少1节。未达总听课节数,每少一节扣1分,扣完10分为止。有虚假听课,该项不得分。

(2)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备课组、教科研组组织的学校公开课互听活动,不提前说明情况、无故不参加有一人次扣1分,扣完10分为止。

2.集体备课(30分)

(1)校内教科研活动时间,一律不得外出。各备课组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无故少一次,扣5分。

(2)备课组长准时参加学校召开的会议,迟到一次扣2分,无故不参加扣5分。

(3)有序组织备课组内相互听课,每少开一次扣1分,无故不及时开扣2分。

(4)按照备课组开学制定的工作计划及时组织各项活动,对于已经制定却无故没有完成的,有一次扣5分。

(5)在上级检查评估公开课上,课堂出现重大失误,该项不得分。

(6)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有提前准备的初备稿或主备教案,按照备课组要求或者在集体备课前对主备教案进行修改批注,或者对主备教案定稿在组织实施教学前进行个性化修改。

    检查采用在集体备课结束后进行抽查和学期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时,每次有一位教师缺少材料,没有初备稿或主备教案,  每人次扣3分

3.材料(10分)

(1)备课组活动内容充实,活动记录齐全。每少一次扣3分,虚假记录该项不得分。

(2)备课组长按照规定时间送审每位教师的初备教案、主备教案、作业设计和周创关练习。每迟一次扣2分。

(3)及时上交学校要求的材料,迟交一次扣2分,无故不交扣5分。

(4)教案完备。每位教师要对定稿教案进行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并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心得)。教学后记每课时都要有,每少一次扣1分。

4.课堂教学(30分)

    备课组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形成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保持教学进度的一致。在课堂随机评估和课堂质量抽查中,课堂评价均需合格以上。有1节不合格课扣2分。

    5.作业布置与批改(20分)

    (1)语、数等学科备课组精心设计课堂、家庭作业和周闯关试题,集体探讨,保证无错题。在作业质量检查中发现有文字性错误或有错题一次扣5分。

   (2)备课组认真按学校要求做好阶段检测的命题工作,命题合理,不超出教学进度范围,校对认真,无错题。出现失误一次扣5分。

   (3)作业批改及时、准确,无错批、漏批。在检查中,发现有错批、漏批一次扣2分。

   (4)语、数等学科应严格按学校规定作业量布置作业。超量布置作业,通过学生调查或者有学生、家长反映,经调查核实的,发现一次扣3分。其它学科备课组,应创造性开展工作,探索符合本学科特点的练习形式,不得布置家庭作业。发现一次扣3分。

    注:备课组成员的教科研能力纳入考核。

    (1)市级论文比赛及教师个人、团体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或者文章发表,一篇或者一次得2分。

(2)市级论文比赛获得二等奖以上及教师个人、团体教学比赛获得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下同)或者文章发表,一篇或者一次得4分。

(3)省级论文比赛获得三等奖以上及教师个人、团体教学比赛获得三等奖以上或者文章发表,一篇或者一次得6分。

    (4)国家级论文比赛获得三等奖以上及教师个人、团体教学比赛获得三等奖以上或者文章发表,一篇或者一次得8分。

 

 

 

 

 

 

 

 

 

 

 

 

 

 

 

 

附件六:          

听课评课制度

 

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上课、听课、评课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校本教科研的一种形式。通过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能使学校直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便于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并进行总结推广,对教师存在的问题直接给予指导;另一方面通过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听课、评课使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现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一、听课教师要求

(一)听课节数

校级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听课要覆盖所有的年级和所有的学科。

教师:教龄不足三年的教师不少于30节,教龄超过三年的教师不少于20节。

(二)听课形式

1.独立听课:学校校长、教学领导可以随时到班“调研课”,教师之间独立听课可以协商进行。

2.集体听课:校级或教科研组组织的示范课、研讨课、最佳一堂课课等。

3.外出学习听课。

(三)听课要求

1.听课时教师要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不讲话,不走动,关闭通讯工具。如没有特殊情况不中途离场,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

2.教科研组集体听课,教科研组长及所在班的班主任应协助做好听课的准备工作,如时间的安排、地点的安排、电教设备、学生的设备等。

3.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所有听课者均应写听课简评。

二、教师评课要求:

1.大家要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学习态度参加评课,好的方面应充分肯定,供大家学习;不足之处也要实事求是,以便改进和提高,评课既不能一团和气,也不能吹毛求疵。

2.评课前,执教者先谈自己教学设计思路或介绍授课后的体会,然后由评课者对课堂教学情况作深入讨论分析,评完课后,教科研组长对执教者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指导。

3.评课要以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做指导,从执教者对课标的学习和理解,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对学生的关注与了解,对教法的选择与应用,对学法的指导与训练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价,且能抓住重点说在点子上,评在要害处。各科组可以结合每次活动的研究重点进行专项评课与研究。

、检查与考核:

1.学期结束前一周,每位教师听课记录本交教导处,由教导处安排专人检查教师校内外听课数量、听课记录情况、评课建议、总体评价意见

2.听课、评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项目之一,列入学期教师绩效考核中。

 

 

 


 

 

 

附件七:            

师徒带教制度

 

青年教师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为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对新进校的应届大学生的培养,特实施新教师带教制度。

一、带教目标

对新教师实施带教制,就是对新教师实施传、帮、带制度,使她们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带教时间

一般情况下为1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延长。

三、带教要求

  指导教师要求

指导教师要对指导对象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指导和培养。

1、关心新教师的师德修养,培养新教师严谨踏实、实事求是和爱岗敬业的专业精神,帮助新教师树立崇高的师德。

2、指导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示范,使指导对象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标准,逐步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3、指导教师应根据新教师的实际情况,与其研究教材,帮助她们备好课,写好规范的备课笔记。

4、指导教师要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新教师上课情况,及时做好指导工作,帮助新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指导教师要经常地给新教师在班级教育工作中予以指导,并出谋划策,帮助新教师寻求好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

6、指导教师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记录指导工作的具体情况,每学期结束对新教师的师德修养、业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总结。

  新教师要求

1、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无私奉献

2、主动、虚心地向指导教师请教。

3、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主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提高。

4、新教师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记录学习的具体情况,每学期结束对自己在师德修养、业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带教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反馈。

四、实施要求

1、每学期由师徒共同制定师徒带教计划,要求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做到定时、定点、定人。

2、保证一定量的教育教学实践。师徒之间的指导型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总量),共同研究教材、教法。

3、校领导定期听取带教双方的反馈意见,听取学生的意见,学期结束听新教师的转正课。

4、带教双方每学期认真填写带教记录本,学期结束做好带教总结工作。

五、考核办法

1、校领导、教导处将听取指导教师对新教师各方面的评价,结合开学生座谈会及新教师的转正课,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2、新教师被带教期满,如考核不合格,校领导、指导教师及新教师共同分析原因,做出延长带教期限的处理。

 

 

 

 

 

 

 

 

附件八:            

课题研究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扎实实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加大我校校本教科研力度,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引导广大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把“问题意识”上升为“课题意识”,搞好专题研究,加强教改实验与课题研究结合,确立重点研讨课题,逐渐形成了以“科研、教学、培训”三位一体的课题研究制,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一批科研带头人,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制度。
一、课题的领导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校长、教导主任、教科研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统筹管理全校课题工作。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组织、实施、协调、汇报和总结工作。
2.教导处
(1)教导处是我校教科研具体实施机构。负责全校教科研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
(2)教导处具体负责规划的制定,组织课题申报与评审,进行课题过程管理,评选优秀科研工作者,组织优秀成果的推广、应用,处理日常性工作等。
3.课题(子课题)组长: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完成完整的课题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和每学期阶段性研究方案(计划),明确各阶段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布置各课题组成员完成自己的阶段性计划。
(2)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组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规范研究过程,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3)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4)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
(5)及时向学校及上级有关课题办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6)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开展中期研讨课评议及学术交流活动,互相听课,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并及时进行评议和记载,使学校科研工作在教学中落实,科研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科研成果在总结中推广。
4.课题申报表一式三份,上交教导处
5.已承担课题而未完成者,不得申报新的课题。
二、课题的管理和实施
1.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应将课题研究列入工作的计划,加强领导与督促检查,学校应在时间、人力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并把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成果作为
 

 

 

 

 

 

 

 

 

 

 

 

 

 

 

 

 

 

 

 

西关小学教科研活动工作方案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管理,而教科研活动落实则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教科研活动是强化教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为了贯彻教研室文件精神,突出教学的核心地位,确保学校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教科研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切实提高教科研活动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研究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切实可行的《教科研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级领导对学校提出的工作要求,是我们工作前进的方向。我们围绕新时代新目标,认真谋划新思路新举措精准落实推动西关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再创新辉煌。今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优化课程实施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贯彻落实滕州市教体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科研活动的指导意见》,按照“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四项要求,八大重点”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拼搏创新,推动我校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教科研工作的一个中心是指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两条主线是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四项要求是指按照“严、实、精、细”四字工作方针,落实好各项教科研工作目标。

1.研究教材、教法和课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付诸实践。

2.研究学法,关注学生素质培养,科学规划学生活动。

3.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通过理论学习、听评课、讲座等形式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高。

4.做好教科研课题立项工作,培养科研型教师队伍。

三、工作原则

1.精准教科研方向。广泛征集教师意见,深入研究问题导向,找准教科研切入点。

2.创新教科研形式。根据新需求,制定新目标,谋划新举措,培养新教师。

3.规范教科研评价。健全教科研制度,完善评价体系,做好统计公示,促进考核公正公平。

四、科研形式

坚持实用实效原则,积极开展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组内教研等教研活动,研究教学难点,破解教学难题。鼓励组建校际教研联盟,实现智慧与经验共享接轨“互联网+”时代,推行网络教研、网上培训等现代化教研形式,拓宽教研渠道,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化共享。充分利用“滕州教学研究”网站、“枣庄备授课平合“备课大师”“滕州教育云平台”等网络资源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研究、指导、服务”的网络教研,从全新的视角探索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在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5、管理实施

1.科学制定计划。计划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开学初,教导处、学科组及各教科研组都要认真思考、谋划,制定好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学科计划、专题教研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合理安排备课计划表。

2.精心设计活动。学校教研四次,分别是教学常规学习、立标示范课、教科研工作期中总结和最美一堂课活动总结。组内教研每周一次,包括研讲评活动、每周研课和理论学习等形式。教科研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有记录、有考勤、有小结、有效果反馈。

3.实施课堂引领。听课、评课是学校领导实施有效教学指导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同课同构和各种赛课活动,组织教师观摩交流、学习提升。每学期听评课要求每位青年教师不少于25节,老教师不少于20节,校长、业务主任不少于35节。

4.组建名师团队。我们把培养青年教师,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队伍作为重点中心工作。以李娜、蒋继凯、王文文等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实施青蓝工程,合理规划拜师方案,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达成“一人为师,多人收益,整体提高”的培养目标。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学习培训、名师引领、论坛导向、课题带动,引领青年教师明确发展目标,走上专业成长之路。

5.及时督查反馈。教学规范,精准指导。改变以往定期、定次、定等级、全覆盖的检查模式,实行随机、分科、分学段、分项检查模式。达到精心备课、备教一致。推进精准作业,做到精准布置,精准批改,精准讲评,精准反馈

6.完善特色课程努力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的思路探索校本课程方案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今学期,我们将以课后服务为契机,深入实施“经典诵读海量阅读衔接育人”工程,组建“阅读+”骨干教科研团队,开展教师笔耕活动,推进名著阅读进课探索语文、英语名著、经典育人新思路新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力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施。强化管理、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切实做好《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开发研究,力争一年内做出成绩,形成经验,创出品牌。开展舞蹈、器乐、美术、体操、书法、播音主持等社团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造就高素质人才。

7.大练基本功。扎实开展“我和学生同成长”大练基本功活动。蒋继凯主任主持。列好计划,组织培训,规定内容,做好评比。师生同书经典内容,每周上交一幅硬笔书法作品、一幅粉笔字作品,组织专人进行考核,结果纳入个人量化。定期组织教师书法作品展和普通话竞赛活动,大幅度提高教师“三字一话”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8.重视课题研究。以学校教科研工作会议为契机,以学科小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打造智慧学校、特色学校为目标,努力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7、保障措施

健全教科研工作机构。学校教导处负责教科研工作的计划与实施,按学科由分管主任具体负责。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道法各科分别设立一个教科研组,语文、数学每年级各成立一个教科研组,共计18个教科研组,每个教科研组设一个教科研组长。教科研组长在教导处组织下开展工作,主持本组教科研活动或召集教科研组成员参加学校教科研活动。

(三)完善《教学工作会议制度》《优秀教科研组评比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反馈制度》等各项教学教科研制度,为教科研工作的实施保驾护航,向党和社会交一份完美答卷。

 

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教育承載着无数家庭的梦想,承担着社会各界的重托。让我们牢记心中的使命,挑起肩上的责任,不忘初心,驰而不息,创新举措,因材施教,提高效率,推动西关小学教育再创新辉煌

 


 

 

 

 

荆河街道西关小学教科研活动安排

 

今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优化课程实施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认真谋划精准落实按照“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四项要求,八大重点”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拼搏创新,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九月份:

  1.开学准备工作一年级报到及学生分班、入班工作。

2.制定教导处工作计划,编排教学工作历,制定学科计划、教研组计划等。

3.举行校级示范课,开展同课同构教学活动。

  4.单元过关测试,六年级教师座谈会。

  5.中秋节经典诵读活动。

  6.一年级新生建档

7.课后服务工作启动。

8.业务督导检查。

十月份:

  1.课后服务工作调研与实施,学校特色课程督查。

  2.青年教师研讨

  3.举行国庆节演讲比赛

4.教学常规检查

5.学校教学工作会议。

十一月份:

  1.学生综合素质监测及教师教学评价工作

  2.教学常规检查

3.参加读写育人现场会。

4.教研组活动经验交流。

十二月份:

  1.书香少年评比、教师基本功比赛。

  2.最美一堂课。

  3.单元过关监测。

  4.教学常规检查

一月份:

  1.制定复习计划,组织期末监测工作

  2.教学质量分析,教学工作总结

   3.期末教学评价教学资料整理、归档

  

 

 

西关页脚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技术运营支持: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88928653     举报邮箱:jubao@asredu.com
版权所有:山东省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Copyright© 2023 tzjtzy.cn.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24170号-1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